首页

国产调教片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30 06:17:14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67270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人才改革“成绩单”:新增技能人才21.3万人

把木头削出滑雪板形状,炉火烘烤压弯木板前段,再把弯曲部分泡在热水里定型,滑雪板主体就有了。钻眼挖槽、打蜡抛光、制作皮绳、制作马皮……一副滑雪板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尤政: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

米桑油田智能化终端天然气处理高级主管乌斯曼·拉贾说:“我的工作职责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确保终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在正常运转,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考察,努力提升效率、减少污染和浪费。一直以来,伊中双方合作顺畅,致力于实现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米桑油田实现高产稳产,智能化终端就是一个体现。”

“粤东要道”阳信高速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主持开幕式。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健,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主任张玉堂,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邱江,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曾艳,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薄洁萍,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百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刘晓龙,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伟出席开幕式。与会领导发布了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共同启动2024年“双重”项目暨“万千气象看中国”网络传播活动。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当了老师后,我就没有再继续唱采茶戏了,2015年退休后才又捡起这个爱好。”吴少贤告诉记者,退休后她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班,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有了更为扎实的表演功底。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和谴责抹黑诋毁《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言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能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扩大开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从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到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再到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全会着眼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有利于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